
-
葛耀卿
葛耀卿,笔名雪圭、子圭,号五门堂主,1961年3月生人,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著名书法家、画家,一级美术师,被授予“当代功勋艺术家”、“中国传统艺术(非遗)传承人”、“人民艺术家”、“中外文化交流大使”等荣誉称号,是中国教育电视台水墨丹青重点推荐书画家。
现为:
中国清新画派创始人
葛氏传朴堂继承人
当代百杰书法家
大红袍国画家
古文字国展评委
西泠印社高研班导师
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
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Academy of Fine arts of Florence)中意艺术教育国际研讨会中国代表团副理事
意大利佛罗伦萨美院“终身成就奖”的获得者
德国柏林艺术大学(Udk)美术学院签约导师
荣宝鉴定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西安美术学院“书画鉴定书画比较研究”硕博研究导师
西安交通大学“中国书法创作与理论研究”特聘讲师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客座教授
敦煌壁画艺术研究院教授
故宫博物院书画研究所学术顾问
北京水墨年华美术馆代理馆长
北京国艺书画院院长
西安美术学院“篆书的临摹与创作”优秀讲师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2013年“翰墨香中国梦”特邀导师
家族渊源与文化成就:平湖葛氏是嘉兴的书香世家,先祖可追溯至晋朝葛洪,其著有《抱朴子》。清末起,家族专注文化收藏、传播和整理,拥有 “传朴堂” 藏书、“爱日吟庐” 藏画,还创办 “稚川学堂” 。民国初年,藏书超 10 万册、40 万卷,善本、宋版书及孤本 4000 余种,方志 2400 多种,名家书画 400 多卷轴,科考试卷数千种,藏室与 “天一阁”“嘉业堂” 并称江南三大藏书楼之一。家族遵循 “私藏公用” 家训,藏室备受文人称赞。
家族艺术传承:葛耀卿祖父葛昌楹和五弟葛昌枌喜爱印章收藏和篆刻,被吴昌硕赏识并引入西泠印社,吴昌硕还为他们镌刻 50 余枚印章,其中 “西泠印社中人” 印章传至葛耀卿手中,成为文物。到 1937 年,葛昌楹、葛昌枌收藏古印千数余枚。
战争中的家族变故:1937 年卢沟桥事变后,淞沪爆发,平湖作为后方中转站,存放大量战备物资。葛氏家族因家大业大,院落被用于存放物资和救治伤员,却因此成为空袭目标。空袭后,家族房屋被毁,人员伤亡,几代人的收藏付之一炬,藏书、书画、印章等大量珍贵文物损毁。战后,幸存印章仅数百枚,家族就此四散,葛耀卿爷爷去了陕西,葛优的祖辈去了河北。
家族后人现状:陕西一脉著名书画家葛耀卿、河北一脉著名演员葛优。
受父亲影响,葛耀卿5岁开始接触学习书法、国画,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书法师从原中书协副主席刘炳森,国画师从国画泰斗刘文西和齐白石四子齐良迟,在不断的研习与深思的途中,葛耀卿先生的书画可谓是继承了刘炳森先生、刘文西先生和齐白石国画的艺术精髓,展现出了卓越的艺术才华。
葛耀卿先生的书法作品不仅字体工整、结构严谨,更重要的是融汇了创新和传统的元素,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风格。他的书法作品给人以深深的震撼和感受。他的每一笔每一画都充满了生命的力量和情感的表达。他能够灵活运用笔墨,将文字与意境相结合,使作品不仅具有美学上的价值,更能触动人心,引发共鸣。他的书法作品展现了对传统文化的敬仰和热爱,同时又敢于突破常规,创造出独具个性的艺术语言。他的作品不拘泥于形式,追求内在的灵动和自由,给人以耐人寻味的艺术享受。
葛耀卿先生的书法作品堪称是当代书法艺术的瑰宝,他的才华和创造力令人惊叹。他的作品不仅展示了他对书法的深厚造诣,更为我们提供了一扇窥探艺术之美的窗口。他的书法作品不仅是艺术的表达,更是一种精神的追求和生活的态度。葛耀卿先生的书法作品无疑是书法界的杰出代表,他的才华和创作精神令人敬佩。他的作品不仅具有艺术上的价值,更是一种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
葛耀卿先生不仅继承了刘文西先生的精湛技艺,更在创作中继承了齐白石的国画风格。他的国画作品充满了生动的笔触和细腻的表现力。他擅长运用墨色和水墨的变化,将山水、花鸟等自然景物描绘得栩栩如生,仿佛能够感受到其中的生命力和灵动之美。他的作品不拘泥于传统,注入了现代元素,使得作品更富有时代感和个人特色。
葛耀卿早年在“故宫博物院书画研究所”读博,后留在所里工作,负责抢救、修复并研究故宫的馆藏书画,先后有19幅宋及前代的古画和39幅元明清时代的名家书画,在他的手里复活,为国家的文物保护事业做出了突出贡献。(为国家复活了58幅古画)
葛老师现在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与崔如琢、史国良等老同事一起,担任“故宫博物院书画研究所”的学术顾问。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本着“不把石窟病害留给下个世纪”的决心,国家发起了“中国石窟壁画造像艺术世纪保护工程”。葛老师作为“专家组”成员,同组工作的还有启功、范增、李可染、何海霞、叶浅予、史国良等人。他们和全国各地抽调来的同仁一起,北上大同云冈,南下洛阳龙门,西征天水麦积山、敦煌莫高窟,整整奔波了8年。这期间,他主持的“壁画酥粉性病变治理修复新工艺”“锚杆预埋加固塑像雕像工艺方法”均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修复壁画172窟合计3600多平方米1.8万个人物,修复加固塑像雕像88窟合计600多尊。探索出了“一种群青颜料的低温烧制方法”投入工厂生产,制作出的高质量群青颜料,在壁画修复工作现场被广泛应用。这一“烧制方法”获“国家发明专利”并获“2008故宫博物院金瓯永固杯特别奖”。还连续出版了几十本专著,形成自己独有的“重彩厚涂下以光影为核心的写实主义画风”的绘画风格,并创作了大量画作。
葛耀卿先生出版的图书有《雪圭—花鸟鱼虾写意技法》、《雪圭—小写意山水画法》、《雪圭—名画技法学画山水》、《雪圭书法集》、《雪圭画册》、《点景画法》《怎样画工笔国画》、《怎样画鸡》、《云水画法》、《怎样画动物》、《东西方绘画浅析》、《光影在国画中的手法》、《第九大皴法云水皴色法》《近代重彩国画史》、《国画写意和写实浅析》等书。
葛耀卿先生的国画作品入编《中国当代美术家画集》、《中国近现代画集》、《中国近现代书画名家精品集》、《水墨名家》、《现代中国画家册页选集》、《山水古韵艺术.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选》、《筑于形,贵于心,国画艺术图册》、《中华当代书画》、《一级美术师》、《二十一世纪中国书画大辞典》、《中国书画艺术》、《鉴赏与品位》、《当代中国书画作品集》、《世界书画家名录》、《当代书画家大典》、《羲之书画报》等。在北京、上海、天津、武汉、西安、郑州、台湾等地及德国、意大利、西班牙、韩国等国举办画展讲学等艺术交流活动。多幅作品被国内外多家美术馆、博物馆及社会贤达名流收藏,视为珍品。并获得罗马市长签署的“荣誉市民”称号。
- 艺术年表
2002年,在中国 上海,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教育中心,举办的““水墨中国”当代书画作品大展”获得金奖。
2003年,在纽约 联合国总部,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举办的“世界文化多样性绘画艺术全球联展”获得金奖。
2004年,在韩国 首尔,参加联合国教育科学与文化组织亚洲中心,举办的““守护世界记忆”东亚书法与绘画当代作品展”获得金奖。
2005年6月,参加亚细亚美术招待展获一等奖;
2006年9月,由中国美术家、中华全国艺术工作者联合承办的“欢庆建国57周年书画作品展”活动中荣获特等奖;
2007年6月,在北京摩卡艺术中心举办个人画展;2008年2月,在天津西洋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08年7月,葛耀卿作品《江山如画》入选“北京奥运会开幕展览会—2008年中国书法文化交流海外交流学术邀请展”;
2008年12月,葛耀卿被马克·撒切尔爵士(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Margaret Hilda Thatcher之子)邀请,参加英国大英博物馆(The British Museum)“中国在伦敦”、“时代中国”文化庆典活动,庆祝鼠年新春;
2009年9月,上海文联举办的庆建国60周年迎澳门回归书画展获金奖;
2010年3月,武汉东湖杉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1年2月,葛耀卿受邀韩国首尔青瓦台在韩国国立民俗博物馆(한국 국립 민속 박물관 National Folk Museum of Korea) 旧正庆典中与馆长崔光植探讨中华国画,并展览作品《观音•心经》;
2011年6月,郑州升达艺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2年3月,西安知也美术馆举办举办个人画展;
2013年3月,在美国科罗拉多州首府丹佛市艺术博物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3年9月,荣获第五届“祖国好”华语文学艺术大赛,金奖;
2014年5月,在意大利博盖赛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4年7月,作品《善缘》入选中国新闻出版社-人民论坛·学术前沿-2014年第三期 论中国书法研究学术期刊;
2015年2月,在西班牙毕尔巴鄂美术馆举办个人画展;
2015年8月,作品《自在欢喜、平安喜乐》入选《光明日报》15年春期中国传统文化非物质遗产作品;
2016年10月,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走长征路,慈善万里行”大型公益活动中荣获国画组一等奖;
2016年11月,作品《半点禅》入选“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的当代艺术博览会。(深圳国博交易会展中心);
2017年3月,在“海峡两岸书画艺术交流展(台湾展)”活动中光荣入围并在台湾·台北市国军文艺活动中心隆重展出;
2018年6月,作品《善缘》入选“隆重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国画作品展”(杭州);
2018年3月,第四届“全国功勋书画家评选暨韩国国际书法艺术展”中评为一等奖作品,并由组委会收藏展出;
2019年7月,作品《花开见佛》入选“2019南北巷巡回展-北京站”;
2019年8月, AHF® 第十二届国际酒店及旅游业投资峰会暨南北巷巡回展”作品集;
2019年6月,担任出彩中国人评委;
2019年10月,荣获“中国传统艺术(非遗)传承人”称号;
2019年11月,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
2019年12月,作品《山水四条屏》入选第六届韩国、香港、澳门艺术交流展(香港文化中心);
2020年8月,“盛世丹青杯”,全国书画大赛金奖;
2022年6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大学书法艺术研究所客座教授,西泠印社高研班导师,书画家葛耀卿作品《沁园春雪》在“继往开来”——《香港美术家庆祝香港回归祖国25周年作品展》由陕西历史博物馆(SHAANXI HISTORICAL MUSEUM)作品展展出,现场气氛热烈,展览伴随着讲座,座无虚席,取得了圆满成功,为庆祝香港回归25周年锦上添花,展览展出共计70余件艺术精品。包括齐白石,刘海粟、林风眠,潘天寿,傅抱石、李可染,以及岭南画派的创立者高剑父、陈树人及传承者赵少昂、黎雄才、关山月、杨善深等艺术家的精品力作。同时,启功、饶宗颐、吴冠中、葛耀卿这些中国近现代美术史和当代文化领域知名人士的作品在本次展览中也集中亮相。
- 个人论文
《中国当代艺术匮乏之初窥》(新华评论)2007年第2期
《国画重墨,论现代中国画教学与创作》 (南开文集) 2008年第3期
《浅析俞剑华美术思想》(新视觉艺术)2009年第5期。
《论中国当代艺术之匮乏》(中国书画界)2010年第6期
《北方美术浅论》(西安美术学院学报)2010年3期。
《论日本画对齐白石的影响》(贵州文史丛刊)2011年2期。
《论大写意画的教学与实践》(实验室教学)2012年5期。
《宋代的妇女与书法》 <台>(历史月刊) 2012第4期
《中国画艺术中意境表现手法的运用分析--浓墨重彩的中国画》(新视觉艺术)2012 第11期
《书法表演与宋人的好书之风》 <台>(历史月刊) 2013第6期
《文化视野中的弘一书法 》<台>(中国文化月刊)2014第1期
《多元文化背景下中国画鉴赏与传播探究》 (教育学院学报)2014 第5期
《写意中国画鉴赏与评价分析大众文艺》(新视觉艺术) 2016 第5期
《道家文化内涵与书法艺术》 <台>(中国文化月刊)2015第5期
《宋代的经生与写经书法》 <台>(大陆杂志)2016第9期
《浅析中国画的意境之美》《视界观》(中国书画界)2016 年第 11 期
《国画艺术中的意境表现手法及具体运用研究》<台>(大陆杂志)2017 第17期
《鉴赏中国画 传承优秀古典文化》(中国文化月刊)2018第2期
